在希臘神話中,牧神性格溫馴、羞於表達情感;在法國象徵派詩人馬拉美的詩作中,牧神浪漫、洞察敏銳。而法國印象派作曲家德布西,以《牧神的午後》牽引人們的思緒,跟隨樂音神遊在夢境與慾望之間。到了俄國編舞家尼金斯基,以牧神赤裸的情慾挑戰大眾觀感。這次,我解構陰柔陽剛,在牧神夏日午後的夢境中,讓不同性格的牧神幻化,飄浮在空氣中融於無形,浮現牧神最原初的慾望。
《鵝媽媽組曲》組曲則由五首看似毫無關聯的曲目組成,每個段落都可單獨視為一個童話故事。變化萬千的森林在樂曲中重複出現
,恰似愛麗絲夢遊仙境裡的森林奇遇記般的夢隨心轉。隨著睡美人的夢境穿梭時空,經歷美女與野獸、拇指仙童、瓷娃娃王國,時間線也隨著這些童話場景對摺,由過去穿梭到未來,與命定的王子相遇。樂音模糊了夢境與現實的界線,過去即是未來,未來亦是遙遠的過去。
走進「德布西與拉威爾的夢與畫」,我與TSO台北市立交響樂團共同跨越時空,與兩位偉大的作曲家交織世紀對話。並邀請藝術家廖堉安參與構作視覺,在牧神午后夢境中交疊森林與都市的海市蜃樓;日本藝術家高橋啟祐以色彩斑斕的數位符碼構築動態影像,流淌於兩首經典樂曲,將時空對摺反轉為永恆;以及服裝設計師蔡浩天翻轉材質,穿梭在夢境與童話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