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紀當代舞團最新消息
2019/11/3-11/23 鳳甲美術館
《噤聲.近身》世紀當代舞團二十週年祭儀

「記憶,是一抹紅。萬物破土萌發,我卻迷戀冰封大地的孤寂,走過誓逝長路,攀索尋而未解的自我質問。聚合剝離,拼湊前世嘆息,織縫今生悲喜,生命如塵埃墜落,歸向何方?挑逗翻攪,搏動狂亂,眾人成就如水沸騰的祭儀,是讚儀,或是詛咒?走在世紀之前,一場逼視自己的獻祭之舞,與記憶的亡靈告別。」

2014年,編舞家姚淑芬以《誓.逝》於北師美術館開啟一場黑盒子與白盒子間的對話,藉由兩者日趨模糊的分野,以及不同場域中迴異的表現形式,提供觀賞者沉浸創作的更多可能。時隔五年,世紀當代舞團二十週年之際,姚淑芬受鳳甲美術館邀請策展,重返美術館場域,以《噤聲.近身》回返編舞家的自我質問,再探舞蹈創作者追尋的「美的當下性」,及空間藝術靜態性質中的本質差異。
  
《噤聲.近身》以獲得第九屆台新藝術首獎、舞團十週年經典作品《春之祭》為原型,潛藏舞者肢體的外顯特徵之下,堆砌著神聖與世俗、無常與日常等眾多元素,解構並重塑舞作架構、意象和元素。姚淑芬與七位藝術家共同創作,結合美術館的「觀賞」特點,轉換為空間中的裝置與展品。李明學《流逝》、朱駿騰《疲倦的沸騰》、何采柔《半透明的風景》、李立中《我只想要回家》、高昌湧《空氣中的痕跡》及姚淑芬與呂柏勳、呂坤彧共同製作《失重的舞台》,在展示空間重新拼組一場繪畫/裝置/影像記錄/舞蹈的合縱連橫。

舞蹈的美麗,來自當下的激情稍縱即逝,作品在首演後就宣告死去,它無法被複製或還原,無法全面性地被保存下來,即使是影像紀錄,也只能留存當時的動態和歲月的痕跡。也就是說,再現舞蹈的原形,只是再製其輪廓,僅是殘影的餘溫,而非有機生命體的重生。如今科技的應用日新月異,舞作也因為新影像紀實科技的發展被不斷重製與播映,如同表演者與觀眾的身分早已不在明確;而過往與空間藝術壁壘分明的要素「美的當下性」是否已經日趨模糊?《噤聲.近身》展演將回歸編舞家的自我質問,回到所有舞蹈創作者所追尋的美的當下性。

鮮人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