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紀當代舞團「脊地艸台」舞蹈跨界原創平台系列
世紀當代舞團在創團25週年之際,隆重推出全新舞蹈跨域藝術創作基地「脊地艸台」,創造屬於現場表演藝術的全新場域。在短影音與數位影像主導娛樂的時代,舞團聚焦現場,以全新的空間持續擴展跨域舞蹈藝術理念。
「脊地艸台」以跨域與跨國交流的豐富經驗為基石,成為庇蔭發展跨域舞蹈藝術發展的屋脊,亦是持續輸送經驗、分享資訊培育下一代舞蹈創作者的基地台。
首波系列活動舉辦為期4週的舞蹈跨界原創平台,展現4位
新銳編舞家張雅媛、李宗霖、賴有豐、黃歐力的創作能量。透過微型裝置展、現場演出與影像播映,承先啟後台灣舞蹈的未來可能性。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張雅媛
|《界外的凝視》
-表達脆弱,是選擇信任的開始-
是誰?什麼樣的地方?什麼樣的身體?在什麼樣的時刻?形成什麼樣的記憶?
讓我們成為了彼此?
直接性觸覺的感知,間接性視覺、聽覺、意識和記憶上的交錯接觸,用舞蹈、身體、燈光、影像、思維、實驗、行動、意識……等媒介,走進人群、走進社會,開拓屬於我與你與他與你們與他們的多元肢體。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李宗霖
|《日常:無常》
日常:反覆堆疊的無常
從自身的舞蹈養分出發,透過多螢幕影像裝置呈現自身的多種面向,在演出中舞者趙怡瑩與編舞家李宗霖輝映,從中呈現編舞家舞蹈身體組成的脈絡、解剖過程,帶來不同生命階段都是「我」的多種樣貌與狀態。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賴有豐
|《作繭》
「作繭」也「自縛」
從「作繭」到「自縛」,「作繭」是蛻變進化,卻也是「自縛」的過程。我們與自然的脆弱平衡,是我們須面對的必然。土地是孕育生命的力量,發芽、長葉、開花、結果、落地,循環不止,在這龐大無止境的生命之流中,我們的渺小,僅需一瓢就能存活、就能被顛覆改變,《作繭》不只是反思渺小與龐大之分,也是正視生為「我們」的脆弱。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黃歐力(致愷)
|《流浪見習生:石頭記》
我與送完營養午餐的大哥相遇,一起到了海邊游泳、曬太陽。
我問:等等要去哪?
他答:回家。
這趟旅程從台北出發,經過蘭嶼、環島、台東,每一段路途都留下深刻的記憶:颱風後改徑的溪流、陌生人遞上的熱茶、與海浪共舞的瞬間。我是一顆石頭,在時間的洪流中,被沖刷、碰撞、雕琢,留下歲月的紋理與痕跡。石頭或許無法選擇去向,但它卻承載著每一場經歷,靜靜的見證生命的流動。